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或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包括日常稽查、专项稽查、专案稽查等。

应对税务稽查,是每一个纳税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

税务机关每年都布置常规的税务稽查和反避税的任务, 企业经常面临被税务机关稽核和检查的风险。

特别是在财政支出较大的背景下,税务机关会对企业展开大规模税务“稽查”和“自查”,往往溯及以往纳税年度的各个税种。

此外,企业被税务机关稽查后需要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等,成本非常之高。

税务稽查行动每年都在进行,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逐步成为税务机关稽查视角中的主流。

那么如何正确应对各种类型的税务稽查,如何依法规避纳税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从而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是每一家企业面临的挑战。

上海公司税务稽查的步骤

(一)查前准备阶段

1、审阅分析会计报表,确定查账线索。

2、收集整理纳税资料

(1)收集纳税资料:

*会计报表、纳税申请表、税务登记证、税收缴款书、发票领用存基本情况;

*查账报告、验资证明、税务机关征管记录、历史查账结论、处罚记录;

*内部控制制度、财会核算办法、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产供销);

*税法变动情况 。

(2)整理纳税资料。

整理纳税申报表时,应分月按不同税种,分别计税依据、税率、税额、附加逐一登记,加总登记,并与纳税缴款书核对。

3、拟定提纲组织分工

(1)拟定提纲:根据审阅分析会计报表和收集整理纳税资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检查重点,并在基础上具体提出检查项目、计划工作时间、工作方法既要求。

(2)组织分工:根据检查人员业务特长分工,明确任务。

4、下达检查通知书

(二)检查实施阶段

1、做好查账原始记录。

按检查顺序编制《税务稽查底稿》;

2、整理原始记录资料。

按税种分类型归集 ;

3、复查落实查账记录:

(1)复核数字;

(2)跟踪追击;

(3)检查对应账户,摸清资金活动的来源去向;

(4)对照政策制度,给定案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三)查后终结阶段

1、计算各税应补、退、税额及应追征滞纳金。

2、通报问题,核实事实,听取意见(开约谈会)

3、制作《税务稽查报告》

4、提交审理部门审理

上海公司税务稽查的方法

(一)税务信息分析法

在对纳税人实施税务检查之前,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纳税情况、发票领用存情况及其他情况进行查阅,对相关税收政策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比,对企业涉税情况作出基本判断,提出初步的疑点,并确定初步的检查方案的方法。

目的:明确检查方向,提高检查效率。

(二)财务指标分析法

通过对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会计资料进行广泛、细致的审税和分析,对被查对象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及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作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根据企业财务报表资料中存在的异常现象,如投入与产出不配比、成本利润率异常、某些往来帐长期挂账等,分析企业经营中存在的疑点,将疑点作为检查的突破口。

适用对象:经营规模较大、账簿凭证较多,难以进行全面检查的企业

(三)账证核对法

根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会计资料进行交叉核对,检查其联系是否正确合理,例如证证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表表核对等。

适用对象:业务量少、账簿凭证较少的单位。

对业务量大、账簿凭证较多的单位,可以采取抽查法对部分凭证、账簿、报表进行核对,或者对有疑点的帐簿找出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四)交谈询问法

包括交谈和询问两方面内容。

交谈是指在检查中,有准备、有重点、有目的地与被查单位有关人员进交流,了解被查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寻找抓住交谈中反映的信息、存在的漏洞、自相矛盾的说法,从而确定检查的突破口。

询问是向被查单位内外有关人员,了解书面资料未能详尽提供的信息,以及书面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并制作询问笔录,使书面资料成为切实可靠的检查证据。

适用对象:

1、被查对象的涉税违法行为比较隐匿,而且对账簿凭证的检查难以发现问题,需要通过交谈寻找线索。

2、获取的直接证据不足,需要通过制作笔录作为辅助证据。

(五)异常情况追踪法

这种方法是指,被查对象做假账后,反映在会计资料中的有关数字、时间、地点、往来单位、业务内容、科目对应关系等,会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检查人员以发现的异常现象为线索,查出隐藏在异常现象背后的涉税违法行为。

这种方法包括异常数字追踪、异常往来单位追踪、异常会计科目追踪等。

适用对象:报表、账簿、记账凭证中存在异常现象的被查对象。